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包身工》一、基础过关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水门汀(tīnɡ)弄(lònɡ)堂衣衫褴褛B.执拗(ǎo)轧(zhá)票处皮辊(ɡǔn)C.脚趾头揩(kā)油籼(xiān)米D.船舷(xuán)谄(xiàn)媚生杀予夺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多种线性叙述的单纯的结构方式,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B.夏衍以铁的事实、准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包身工们的遭遇公之于世。C.几年前,《包身工》退出了中学课本的原因是因其“年代过于久远”“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的。D.包身工制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奴役。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东洋厂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②“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③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④她们是带工老板的机器。A.借喻暗喻借代反讽B.借代借代反讽借喻C.借代暗喻借喻反讽D.借喻借代反讽暗喻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夏衍报告文学漫议(节选)张宝华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可谓多,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纪录。”这“新的记录”自然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新变。《包身工》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夏衍的报告文学缩短了和小说的距离,他运用了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了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文学是人学”,特别是叙事性文学,是离不开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的,塑造典型人物是这类作品的中心课题。报告文学既然是文学家族的一员,它也应毫不例外地把人物刻画摆在主体地位。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纪实,因而在其兴起的初期,多以报告事件为中心。夏衍的报告文学扩展了人物描写和刻画的范围,而且着意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揭示某些事物的本质,使报告文学开始由以事件作为中心向以人物为中心的转变。例如《包身工》,虽然它还带有浓重的新闻纪实色彩,但由于作者着重刻画了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这三个典型人物,就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特别是通过对芦柴棒烧火做饭、被逼带病出工及下工搜身的三次细腻的描写,相当具体、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的单纯的结构方式,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对粥的描写,使你立即感到了猪食;女工们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面的粥汁、蹲在路上和门口就食的情景,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女工充饥的镜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满腔悲愤!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都是作者在生活中首先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作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相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熔于一炉,交错运用,并焊接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及工厂主的种种罪恶;但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全部爱憎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他又以铁一般的事实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