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1《<老子>四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矜者不长矜:夸耀强行者有志强:顽强B.凿户牖以为室户牖:门窗常于几成而败之几:几乎C.不贵难得之货货:财物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做D.埏埴以为器埏:粘土物或恶之恶:厌恶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B.千里之行复众人之所过C.贼其君者也不失其所者久D.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3.下列画线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自伐者无功C.胜人者有力D.复众人之所过4.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而言的。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B.“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让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C.老子写了5000多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