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李凭箜篌引》同步习题一、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李凭箜篌引》,完成文后各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写出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答案】直接描写乐曲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箜篌声有时清脆得像昆仑山上玉碎,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的呜叫;有时凄伤哀怨得像是芙蓉花在哭泣,有时又明朗欢快得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诗人选择了形象感特别强的一些优美的事物,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视觉感受的美来写听觉感受的美,从而引发听者的想象与联想,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句艺术手法和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回答本题,可先分析诗句的意思,再指出其音乐特点和情感变化方面的作用。句中,“昆山玉碎”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凤凰叫”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香兰笑”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通过这样的分析,可知前一句情感由激昂转为忧伤,后一句由悲戚转为欢快。(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述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家人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较、分析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客游》翻译: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家书抵万金”看,抵万金,写出了收到家书、知道家人消息时的高兴,两首诗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