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燕歌行并序》同步习题一、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燕歌行并序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诗人把“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起来,有何表达作用?2.简要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修辞效果。3.有人认为“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四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也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3.不同意。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飘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唯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不得不使人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不可缺少的一段描写。【分析】1.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军队擂鼓出征,开出山海关,浩浩荡荡前进,旌旗飘扬碣石山间,此时校尉紧急传书,飞奔浩瀚之沙海,紧接着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将“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点连缀起来,概括了出征的历程,距离战场越来越近,气氛也随之变得紧张。2.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依据诗歌内容解释,分析表达效果。两句诗的意思是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可见运用了对比衬托法,突出了作者的情感,对战士的同情关爱,对不作为骄奢淫逸统治者的愤恨和讽刺,暗含了战争失败的原因,耐人寻味。3.此题考核鉴赏诗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回答同不同意,然后说明理由。显然回答不同意更易于解答。征夫守卫边疆多年未归,思妇悲痛啼哭。思妇独守故乡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边塞战场动荡无归期,绝远之地尽是苍茫荒凉。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而造成这一悲剧的不仅是战争本身,更是寻欢作乐的将领,进一步讽刺了不恤战士的将领,深化主题。这些内容并未游离战争进程。(二)阅读高适的《蓟中作》,完成后面的题。蓟中作高适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4.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