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01边庭飘摇哪可度唯有战士征战苦——《燕歌行并序》一、了解作者——高适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笔力浑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二、了解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安禄山讨奚、契丹,安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三、解题①“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钟一支曲调的名称,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②“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③“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四、知识链接——“边塞诗”盛唐国力强大,于是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军人和文人)因此搏击沙场,建功立业。当时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五、内容梳理(一)明确字音摐(chuāng)旌旆(jīngpèi)逶迤(wēiyí)单于(chán)腓(féi)玉箸(zhù)蓟北(jì)飘飖(yáo)(二)词义理解(1)汉家:指代唐朝。(2)烟尘:烽烟尘土,指战乱。(3)非常:不一般。(4)赐颜色:给予褒奖恩宠。(5)摐金伐鼓:击打钲、铙之类的金属乐器和鼓,作为行军指挥信号。摐:撞击。伐:敲击。(6)旌旆:旗帜。(7)逶迤:舒展的样子。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绵长。(8)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9)半死生:死生各半,指伤亡惨重。(10)腓:枯萎。(11)当:承受。(12)铁衣:铁片制成的战衣,借指战士。(13)玉箸:玉制筷子,比喻思妇眼泪。(14)飘飖:随风飘动,比喻局势动荡不安。(15)那可度:“哪可”;度,越过。(16)寒声:凄凉的声音。(17)刁斗:是古代军队煮饭的铜锅。(三)结构梳理第一部分(1-8句):出师。——声势浩荡,豪气冲云1.东北起战事,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2.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第二部分(9-16句):战斗经过。——战斗艰苦,无法解围1.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2.唐军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三部分(17-24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征人怀乡,思妇断肠第四部分(25-28句):写结论——国需良将,兵要体恤。1.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2.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四)参考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