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拟行路难(其四)》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错在“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这个地方。选项对原因的分析错误。诗人“吞声”“踯躅”其实是因为社会政治的黑暗。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迫,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故选D。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D.《拟行路难(其四)》起首两句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答案】A【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鲍照为南朝诗人。故选A项。二、情景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2)《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答案】(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泻、坐、岂、踯、躅”等字。三、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1)诗歌开头四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哪些认识和怎样的情感?(2)第五、六句借酒浇愁,这里浇的是什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