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7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660件,共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息”,也无法把事情全部处理好。导致朱元璋这么忙的主要原因是()A.明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管六部B.明朝政权建立不久,国家大事繁多C.明增设军机处,皇帝统揽军政大事D.明废除行省,皇帝要直接管理地方2、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改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提升六部权限3、明永乐帝即位后,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但诸司奏章并不经过内阁,一切批答皆出自皇帝。洪熙以后,阁权渐重,六部渐秉内阁之意行事,内阁逐渐成为执政的中枢。这表明明代内阁()A.已成为法定中枢机构B.执掌机密事务的决策C.行政职权已有所变化D.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4、明初的中书省综理机务,六部和行中书省都是中书省的下属机构。后朱元璋在地方上把行省改为上承下宣的布政使司,以去掉中书省对地方的统属关系;在中央成立通政司,使四方奏疏可不经中书省而上达。朱元璋这些措施意在()A.提高地方自主性B.加强君主专制C.使民情上通下达D.废除宰相制度5、朱元璋“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但“朝议”仍是决策过程中一个法定的不可缺少的程序,并非皇帝一人说了算;明神宗28年不上朝,王朝依旧可以运行。这可以说明明朝()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B.政务运作基本程式化C.决策机制渐趋民主化D.宦官逐渐掌握决策权6、明代“命京卿巡抚地方,有军事,则命总督军务,因事而设,事已旋罢”。清朝将督抚制逐步纳入正式的地方行政体制中,督抚成为“封疆大吏”。明清督抚制的设立()A.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B.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C.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7、“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职能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8、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表明郑和下西洋()A.朝贡贸易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规模大、航程远,宣示了睦邻友好政策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线D.增进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9、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各地,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积极招募抗倭力量,连续重创倭寇。他们的这些努力()A.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B.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秩序C.强化对东北女真族的管理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10、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彻底放弃“海禁”政策11、"虑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上的必要性,以及谨防这些外国与中国商人,明太祖朱元璋以更严格的海禁来提升国家垄断的朝贡贸易这条管道“。这一做法()A.有效地维护了实际的国家利益B.使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C.成功遏制了海上贸易走私活动D.体现出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12、有学者指出,“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战争,而是官方政策的转换。面对势不可挡的国际贸易大潮流,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倭寇的实质是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必须放弃海禁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倭患是明朝最大的统治危机B.国际贸易大潮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