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中英《虎门条约》中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该条款()A.是中国获得了与英国对等贸易的待遇B.激化了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C.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便利了英国扩大在中国的特权2、鸦片战争后,英国伦敦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为林则徐塑像。1877年,清朝派驻英国的刘锡鸿参观记载说:“文忠(像)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烟条约。上华文,下英文。”材料能够反映()A.禁鸦片烟条约成为禁毒典范B.林则徐禁烟的世界影响C.虎门销烟得到国际普遍认可D.英国政府欺世盗名作风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参战兵力在七千到两万之间,清朝苏、浙、闽、粤四省及其他各省增调兵力总计约二十五万八千人。然而,在大多数战斗中,双方兵力相距不远,甚至在定海、沙角、镇江等作战中,英军人数占了优势。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A.清朝军事装备优于英国B.军队调度决定战争胜负C.清王朝的战败纯属偶然D.军制差距影响战事走向4、下图是鸦片战争前后银钱比价对比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B.国内商业贸易严重萧条C.列强侵略导致大量白银外流D.农民受到的压迫加重5、鸦片战争爆发后,在福建厦门,人民机智灵活的斗争使英军不得不逃往鼓浪屿;在宁波、镇海、定海,人民奋起反抗致使英军损兵折将;在靖江、扬州、松江、瓜州等地,人民的斗争给予英军以不同程度的打击。这说明,鸦片战争()A.促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造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相分离C.刺激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萌生D.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此后,只要有中外冲突事件,清政府皆敕令地方官府要“严守和约”。这说明()A.晚清外交近代化呈现新旧杂糅特征B.清朝完全丧失了对外关系的灵活性C.中国传统经世致用观念具有局限性D.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的在华代理人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7、《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认为“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强调外国公使驻京是只准暂住,而且“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眷属”。甚至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大皇帝新恩惠”来换取取消该条款,这表明清政府()A.极力地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固守儒家礼仪和华夷观念D.试图抵制东交民巷驻军8、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9、学者陈旭麓在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传统英雄主义观时说道:“叶名琛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关于“时代的悲剧”的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A.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B.陈旧破落的武器装备C.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D.战和不定的战术策略10、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不知礼仪的野蛮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虽然称西方为“夷”者仍然存在,但是“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和“西洋各国”的使用逐渐增多。甲午战争后,称外国为“夷”的已经微乎其微了。这说明()A.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C.人们崇洋媚外心态基本形成D.人们的文化自信已经消失11、1860年,额尔金向外交大臣陈述了火烧圆明园的经过,他写道,“焚毁圆明园和要求赔款,名义上是补偿那些受难者,实际上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他因此相信,“中国人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记住我们给他们的教训”。由此可判断,焚毁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A.蓄意掩盖列强抢劫圆明园的罪行B.意图报复清政府的非法扣押C.为战后谈判向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D.缓解国内侵华舆论不良影响12、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