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课练21__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及图像分析练1.将1molN2和3molH2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并达到平衡,改变条件。下列关于平衡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选项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A使用适当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平衡不移动D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符合图Ⅰ所示关系,φ(C)表示C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由此判断,下列关于图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C.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3.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2(g)⇌2NO2(g)ΔH<0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4.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X(g)+3Y(g)⇌2Z(g)绘制如下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依据图甲可判断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在图乙中,虚线可表示使用了催化剂后X的转化率C.图丙可表示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依据图丁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推知正反应的ΔH<05.一种燃煤脱硫技术的原理是CaO(s)+3CO(g)+SO2(g)⇌CaS(s)+3CO2(g)ΔH=-394.0kJ·mol-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温度下起始时CO物质的量与平衡时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1>T2B.b点SO2的转化率最高C.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为CO体积分数升高D.减小压强可提高CO、SO2的转化率练6.[2022·广卷,东13]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4(s)+4H2(g)⇌BaS(s)+4H2O(g)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0B.a为n(H2O)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4,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7.[2022·湖南卷,12]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程Ⅰ是吸热反应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8.[2022·江卷,苏13]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C2H5OH(g)+3H2O(g)===2CO2(g)+6H2(g)ΔH=173.3kJ·mol-1CO2(g)+H2(g)===CO(g)+H2O(g)ΔH=41.2kJ·mol-1在1.0×105Pa、n始(C2H5OH)∶n始(H2O)=1∶3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O的选择性=×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B.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C.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D.一定温度下,加入CaO(s)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产率练9.[2023·聊城模拟]丙烷经催化脱氢可制丙烯:C3H8⇌C3H6+H2。600℃,将一定浓度的CO2与固定浓度的C3H8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经相同时间,流出的C3H6、CO和H2浓度随初始CO2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已知:①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1②C3H6(g)+O2(g)===3CO2(g)+3H2O(l)ΔH=-2058kJ·mol-1③H2(g)+O2(g)===H2O(l)ΔH=-286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3H8(g)===C3H6(g)+H2(g)ΔH=+124kJ·mol-1B.c(H2)和c(C3H6)变化差异的原因:CO2+H2⇌C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