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A【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人们面对疫情时,既利用巫术祭祀等方式应对,又采取了实践中得出的科学方法,天命观中蕴含着人文意识,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君主治国,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殷商时期的国家机构设置,排除C项;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排除D项。2.C【解析】【解析】材料反映秦朝《徭律》记载与《史记》中关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的记载有所矛盾,这种学术疑议有利于增进对秦史的进一步探究,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的质疑,不是误读,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学术质疑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探究史实,并不是强调史学结论要与时俱进,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法家思想无关,排除D项。3.B【解析】【解析】由“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五、六石”可知,粮食亩产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余粮进入市场,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推动了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一般指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从北方向南方转移,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粮食亩产提高与国家财政危机的缓解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农民的生活条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粮食亩产提高并不一定会改善农民生活,排除D项。4.C【解析】【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银钱比价经历了上升到顶峰并开始回落,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出现银贵钱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也反映出19世纪中期清朝社会动荡剧烈,C项正确。清朝从建立到18世纪中期,对外政策经历了从海禁到解除海禁再到闭关锁国,并不稳定,排除A项;图中银钱比价的波动缘于外贸发展变化,排除B项;19世纪初期,清朝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排除D项。5.C【解析】【解析】材料反映出李鸿章为首的清朝官员不明国际形势、不懂外交原则,一味死守所谓契约精神,这是统治腐朽无能的表现,即体现了这时期清廷的战败与统治腐朽相关,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战争中的指挥策略及战后的影响问题,排除A、D两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排除B项。6.C【解析】【解析】由材料“‘证婚’一词,共出现了5708条记录,“1911年以后的有5694条记录”可知“证婚”一词的出现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之后,可见清朝的覆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时间信息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并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涉及“证婚”一词的出现频次及证婚人的身份,无法推导出传统婚姻是否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申报》中检索的“证婚”一词的出现记录,不能代表中国婚姻全面的统计数据,在大部分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婚姻观念,排除D项。7.D【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农民有了民主独立意识,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的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D项正确。民族危机下觉醒的是民族意识,不同于民主意识,排除A项;国民政府进入宪政时期仍推行一党独裁的专制统治,与农民民主意识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1949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8.C【解析】【解析】1939年《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出台使女性参政权得到法律保障,这体现了女性政治权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国共两党的妇女政策具有一致性,排除A项;当时的中国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之下,整个社会男尊女卑观念仍然浓厚,女性没有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项。近代妇女参政比例虽有所增长,但仍旧偏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妇女还没有参政机会,男女参政权不平等,排除D项。9.C【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由一批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与翻译,上市后迅速一售而空,一年后再版增印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走向未来丛书”丛书向社会的人民传播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这极大促进了人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