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B【解析】【解析】根据材料“玉石礼器的大量使用”“政治权力的崛起”“孕育出国家组织雏形”,并结合所学可知,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阶级分化明显。良渚文化时期,人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取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项正确。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彩陶,排除A项;殷墟遗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商代,当时青铜器取得一定发展,排除C项;蓝田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D项。2.D【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下令“告缗”,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告缗”所得民财以亿计,还有大量的奴仆、田地,政府得到了大量财富。由此可知,汉初国家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藏富于民”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D项正确。“告缗”打击的对象是商人,与地方豪强势力关系不大,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解决了国家军费不足问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3.C【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注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儒家学说解释法律和裁决案件,反映了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C项正确。材料本意是使用儒家学说解释法律和裁决案件,也即儒学经义与法律条文关系密切,而非混同,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B项;材料反映社会教化与法律建设相结合,看不出孰轻孰重,排除D项。4.A【解析】【解析】根据材料“香药珍宝”“外国香货”可知,唐宋时期的广州进口贸易繁荣,清代“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说明当时的丝绸出口贸易繁荣,白银大量流入,反映了出口在外贸中的地位提升。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朝廷并没有放弃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关税的重要性,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外贸在国家税收中的占比情况,排除D项。5.D【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设立专款是为了应对时局的变化,但出现“专款不专”的结果,说明财政专款的运用在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难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D项正确。晚清财政专款的设立确实具有财政近代化的含义,但不能成为财政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财政专款除偿赔之外还有其他用处,专款沦为服务列强侵略的工具这一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中的“国家大信”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信誉和尊严不可相提并论,更多的是国家屈辱的证明,排除C项。6.D【解析】【解析】据材料“1908年的漫画《嫁接》,图中文字为‘立宪’‘专制’”和所学可知,一个象征晚清的人,试图把象征“立宪制度”的绿枝“嫁接”到象征“君主专制”的老桩上去,图中反映的事件是清政府被迫预备立宪,颁布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宪法大纲》,其中规定了广大臣民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财产、居住、人身自由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D项正确。1911年,“皇族内阁”的设立暴露出预备立宪实际是一个骗局,造成统治集团的分裂,由此宣告失败,排除A项;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排除B项;预备立宪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加速其灭亡,排除C项。7.D【解析】【解析】第一步,审设问顾颉刚撰写通俗商周历史意在(主要目的是什么)第二步,提取材料关键信息1941年(时间);“国民能看我们的正史”“去寻找史料,作深入的研究”第三步,分析选项A项撰写历史虽可以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但不可能直接结束战争,且商周时期的战争与抗日战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中共全面抗战的主张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抗日救亡新高潮到来的标志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此时顾颉刚撰写通俗商周历史的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故D项正确8.C【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指出允许私人与国家订立条约开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通过商品交换既可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可以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