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A【解析】【解析】南、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将太平洋东部的水体带到太平洋西部,在太平洋西部,受到陆地的阻挡,海水堆积,水位升高,水位高于东印度洋,因此形成自太平洋流向印度洋的印尼贯穿流,A正确;印度洋东部洋流以自东向西流为主,海水一般不会在东印度洋辐聚,B错误;该区域受季风影响,盛行风向存在转换,C错误;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微弱,D错误。故选A。2.C【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来自西太平洋海水辐聚形成的暖水,水温较高。读右图可知,8—9月洋流自北向南流速最快,所以8—9月龙目海峡表层洋流对该海域的增温作用最显著,C正确。故选C。3.A【解析】【解析】从全年看,龙目海峡表层洋流流向主要是自北向南,即从太平洋流入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堆积的暖水向印度洋稀释,会降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水温,使太平洋海域的污染物向印度洋扩散,A正确,D错误;暖流有利于增加流经地区的降水量,B错误;如果海洋生物自北向南沿该海峡洄游,则可以顺着洋流游动,速度加快,C错误。故选A。4.C【解析】【解析】据表中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可知,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则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该地夏至日昼长长于12小时,昼长夜短,说明位于北半球。该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是(19:13+5:35)/2=12:24,由此可知该地经度为114°E,位于北京(116°E)以西。该地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38分,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所以该地纬度低于北京。综上分析,该地位于北京西南,C正确。故选C。5.B【解析】【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位于正西方位的时刻逐渐提前,说明日落在西北方向,且日落时间逐渐推迟,白天越来越长,时间应在春分到夏至日之间,B正确。故选B。6.D【解析】【解析】具体分析如下。甲老新区域地表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符合背斜的特征老乙丁丙塔里木盆地轴线为东西走向山脉地层界线隐伏断层南新天山aaabbbcccddde7.A【解析】【解析】在地质时期断裂发生后,其上继续接受沉积,形成新的沉积层,新的沉积层为完整状态,原有的断层埋在地下,形成隐伏断层,A正确;受力方向单一则不易发生断层,且受力方向与隐伏断层的出现无关,B错误;断裂发生后,其上不断继续接受沉积才形成隐伏断层,因此隐伏断层的出现与断层发生的部位深度无关,且当断层发生部位较浅时,断层容易出露地表,不易形成隐伏断层,C错误;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天山山前,地势较低,会持续接受沉积,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并不致密,D错误。故选A。8.B【解析】【解析】石油密度小,赋存在背斜中部。隐伏断层处为油气上移提供了通道,而隐伏断层未出露地表,油气不会散逸,因此会赋存在隐伏断层顶部接近地表的位置。乙地地处隐伏断层上,且位于背斜轴部,适合开采石油,B正确。故选B。9.C【解析】【解析】10m0100200m地面植被层顶部一般情况下,坡脚光照条件比坡顶差,但该地坡脚植被生长较好,A错误;坡脚土层厚,肥力高,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较好,C正确。结合比例尺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山海拔低,山体较小,坡顶和坡脚降水不会有明显差别,B错误;坡顶和坡脚热量差异并不明显,不会产生植株大小差异,D错误。10.D【解析】【解析】森林大火过后,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土壤日温差变大,但不会制约植被发育,A错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有机质含量,新生植被对土壤的肥力要求不高,B错误;大火过后土壤中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不会发生较大改变,C错误;冬春季节降水少,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制约新生植被发育,D正确。故选D。11.C【解析】【解析】山火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自然恢复较快,封山育林能够加快生态环境恢复,①对;平整土地造林会破坏表土,在植被恢复前,水土流失会变严重,②错;飞播造林可以增加植物种子数量,促进生态修复,有助于生态环境恢复,③对;种植柑橘会限制原生植被演替恢复,对生态环境影响大,④错。综上分析,C正确。故选C。12.A【解析】【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分水岭的南坡,处于来自海洋的水汽的迎风坡,多地形雨,A正确;甲地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