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七省卷)(16+3模式)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夏商周代祖先崇拜各异,但西周以后都汇聚为以黄帝为始祖的祭祀系统。三代的礼仪制度代代相因,也为近代考古所证实。殷墟的甲骨文,不仅盛行于东方,也盛行于西周关中地区。这说明()A.祖先崇拜成为部族的特征B.文化继承性维系国家安全C.史学研究应以考古为基础D.文化认同性趋向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西周以后人们对黄帝崇拜的认同,礼仪制度的认同,文字的认同,表明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认同感的增强,D项正确;夏商周是奴隶制国家不是早期部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排除B项;“史学研究应该以考古学为基础”表述绝对,也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和所学可知,汉朝在关东地区册封同姓王并通过血缘关系加以笼络,使其拱卫中央,同时郡县的存在又能对王国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避免地方叛乱割据;而关西地区全面推行郡县制,保证中央的权威,并实现对关东地区诸侯国的制衡。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汉朝对地方制度的设置是为了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C项正确;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是郡国并行制推行的原因之一,非目的,排除A项;因俗而治政策属于影响因素,非目的,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的地方行政体系并不健全,排除D项。故选C项。3.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A.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B.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C.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D.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唐以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处,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战略位置重要,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A项正确;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将都城迁至北京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京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但与成为都城关系不大,排除C项;北京不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排除D项。故选A项。4.辽国建立后,对以前的契丹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各部族长官与州节度使、刺史一样,既是本领区内的军事长官,也是赋有实权的行政长官。他们由辽廷统一任命,既有一定的任期,也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这一举措()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C.奠定了南下灭宋的基础D.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辽朝参照中原州县制,对原有的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