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Ⅰ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答案】B【详解】A.周武王时期也有军事理论只不过战国时期伴随着兵家的出现,军事理论更系统,A错误;B.根据材料可知周武王时期,军队较少,战国晚期各诸侯国军队数量大为增加,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在人口迅速增加的基础上,军队的数量也必然增加,B正确;C.“政治制度的演进”说法笼统,指代不明,政治制度与军队数量的多少没有必然关系,C错误;D.材料仅显示周武王至战国晚期军队数量明显增加,据材料无法得出是因为战国时期战争中人们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导致军队数量增加,D错误。故选B。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答案】D【详解】A.材料中没有将东汉中枢权力部门与之前的朝代做比较,无法得出中枢权力扩大的认识,A错误;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和皇权与相权两对关系,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B错误;C.材料没有突出传统道德秩序走向规范,材料旨在通过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反映本质问题,C错误。D.根据材料可知,在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上,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说明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D正确;故选D。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答案】C【详解】A.材料仅显示宋代形成崇文风气,材料没有讲明是因书院制度完备而形成的,A错误;B.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B错误;C.宋代识字率较高,即便是农村地区的村落,文化风气依然浓厚,因此可以推断宋代整个社会形成崇文风气,C正确;D.材料中虽然有“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点不是强调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体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会风气,D错误。故选C。4.“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答案】D【详解】A.材料中西方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时,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是曲解原著,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故意为之,A错误;B.材料信息涉及文化借鉴,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世界文化繁荣,B错误;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学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时做出一定的变通解读,C错误。D.17世纪西方学者在给《论语》作注时,引用《说苑•至公》中的“楚弓楚得”,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结合题干时空17世纪的西欧可知,当时西欧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西方学者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开展反封建斗争,西方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基于特定历史语境,D正确;故选D。5.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