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社会热点7绿色家园——生态保护与美丽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五位一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一体发展、协调推进。生态文明问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长效热点,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安徽宣城三模]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A.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A项表述阐释的是原因,并非题目中设问的,故A项错误;B项表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生产状况,与题目中的设问不相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荀子强调动植物的生长遵循其自然规律,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目中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不相符,故D项错误。2.[2019·河北邢台一模]东汉初期,杜笃在《论都赋》中写道,长安附近“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厥土之膏,亩价一金”。这反映了当地()A.农业生产技术发达B.农业生态出现恶化C.土地兼并普遍盛行D.农业生产环境良好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环境而非农业生产技术,故A项错误;由材料“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可知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农业生产环境而非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由材料“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厥土之膏,亩价一金”可知长安附近生态环境较好,水利设施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3.[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下表为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表朝代每百年内水灾次数每百年内旱灾次数东晋7.91.0南朝7.61.8隋唐4.92.6吴越4.61.1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北宋14.88.8南宋20.415.6元18.86.5明27.012.8清25.015.8根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C.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D.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隋唐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有利于加强皇权,与水旱灾害的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通过表格可看出元朝时期,太湖流域的水旱灾害比南宋时期要少,“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东晋至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南方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较低,这一阶段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从宋代到明清时期,随着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太湖地区水旱灾害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4.[2019·广东汕头三模]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6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虎患记载则多达514起,几乎平均每年都有记录。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A.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B.生态环境逐步好转C.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虎患频发,故A项正确;虎患频发体现出生态环境的恶化,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与虎患频发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与虎患频发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5.[2019·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