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高频考点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考提示备]1.考什么: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2.怎么考:考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内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儒学文化的传承。3.还会怎么考:考查汉代初期的统治思想转变,宋明理学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对明清儒家思想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六市一模]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中反映不出诸子百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故A项错误;墨家信鬼神,儒家不信鬼神,可见二者思想截然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儒家讲人道,并没有提到早期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民众力量的显现,产生了富民思想,故答案为D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特定的社会主流思想,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排除C项。3.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汇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材料“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强调的是思想的融合与“同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三项不符合题意。4.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5.[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说明()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C.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D.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孝道向忠君观念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强调孝道,说明汉代儒家的正统地位确立,故选D项;“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朝,排除A项;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与材料表达信息无关,排除C项。6.[2019·绵阳一诊]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