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0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标要求考试内容能力要求感知理解运用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的内涵√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知识点一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考点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考点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考点3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知识点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考点2影响聚落发展【体系构建】知识点一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2【体系构建】考点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1)特点运输方式特点适合运输的货物显著优点突出缺点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连续性好投资大、占地多、短途成本高投资大、灵活性最差公路运输机动灵活性最强运量小、运费较高量小、短途水路运输运量最大、运费最低速度最慢、易受自然条件限制量小、短途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运量最小、运费最高急需、量小、贵重、长途管道运输线具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连续性最好投资大、灵活性最差液态、气态货物(2)比较运输方式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量大→小运量大、损耗3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速慢较快较慢快运价低→高灵活性差较差最好较差最差连续性最差好中等差最好成本投资小投资大,占地广短途运输成本较低投资大投资大2.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1)任务: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4.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原则依据运输要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等。(1)依据运输需求要求:根据需求来确定交通运输的方式,交通线路和站点的选择、标准,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实例:①地方性公路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方便居民出行。②为实现晋煤外运,依据运输物资(煤炭)的特点和需求,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修建大秦、神黄等铁路,专营煤炭外运。(2)适度超前要求: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实例:设计标准和运输能力既要避免因标准过高,造成积压和浪费,也要防止因标准过低,造成频繁改造的浪费。(3)因地制宜要求:每种运输方式都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4实例:21世纪之前,我国长江沿线地区发挥水运优势,加强长江航线和沿江码头建设,而没有布局与长江平行的高速公路和铁路。(4)尽量少占土地要求: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实例:我国高速铁路在平原地区常采用高架的方式。(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要求: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实例: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民航、高铁、磁悬浮、市区公交等多种方式的集中换乘,既实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和协作,又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间转运的便捷。(6)其他原则要求:适应国防需要;降低对城区的干扰;方便快捷;平衡投资与建设标准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实例:我国修建的一些通往边疆的铁路和公路,主要考虑的是适应国防需要。5.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1)表现: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2)意义: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考点2.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点规模较小。(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2.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2)区域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