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1走近细胞考点0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考点0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考点0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1543年,维萨里、比夏,通过解剖在器官、组织水平研究生命。(2)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3)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4)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5)19世纪,施莱登,首先提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6)19世纪,施旺,提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一切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受精卵这个单细胞开始的”;(7)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8)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细胞学说的意义(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细胞学说的创立标志着生物科学进入细胞水平。2(3)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伏笔。【注意】局限性:未涉及原核生物、病毒,未涉及多样性,差异性。4.科学方法(1)不完全归纳法: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而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可信的。(2)完全归纳法:如果观察了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并发现它们都有细胞核,才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就是完全归纳法。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原因(1)生物类型:①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生物。如,草履虫、眼虫、支原体、衣原体、酵母菌、变形虫等。②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生物。③非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等生命活动。(2)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基础①各种生理活动→细胞代谢;②生长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③遗传变异→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2.病毒结构(1)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和核酸。(2)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的结构,但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中生活,依靠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自己需要的物质,离开了细胞,病毒就不能长时间生存,因此说,病毒的生活是离不开细胞的。(3)如何培养新冠肺炎病毒?能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的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培养病毒要在细胞中进行,不可用培养基。(4)病毒的分类:根据宿主类型: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DNA病毒、RNA病毒。3(5)变异方式:基因突变。3.生命系统结构层次(1)植物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动物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相关概念①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②群落: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整体。群落即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如:东湖公园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③生态系统: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如:东湖公园。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考点0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观察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1)低倍镜观察①步骤: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②具体过程:放置装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侧面观察降低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观察找物像(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升高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2)高倍镜观察①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象;②移:移动装片,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③转: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④调:先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3.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1)目镜和物镜的比较4①目镜特点:无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