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卷02(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公路上行驶的一辆罐装车上贴有如图所示标志,罐内装载的化学品可能为A.浓硫酸B.乙醇C.汽油D.有机过氧化物【答案】A【解析】A.浓硫酸会腐蚀皮肤,属于腐蚀品,A符合题意;B.乙醇属于易燃品,不属于腐蚀品,B不符合题意;C.汽油属于易燃品,不属于腐蚀品,C不符合题意;D.有机过氧化物属于强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HClB.SO2C.CO2D.NH3【答案】D【解析】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A.HCl属于酸性气体,能被碱石灰吸收,HCl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不选;B.SO2能被碱石灰吸收,S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B不选;C.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碱石灰吸收,C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不选;D.NH3属于碱性气体,不能被碱石灰吸收,NH3能用碱石灰干燥,D选;故选D。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检验草木灰中含钾元素B.验证氨水呈碱性C.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答案】B【解析】A.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掉黄光,故A错误;B.氨气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色,故B正确;C.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朝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C错误;D.二者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化学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检验24SO的方法是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蒸馏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液体中D.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答案】A【解析】A.检验24SO的方法是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Ag+、2-3CO等,再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24SO,A正确;B.由于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二者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所以在将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要先将下层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然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上层的水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错误;C.蒸馏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是用来测定蒸气温度的,因此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错误;D.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否则会将滤纸弄破,导致过滤失败,D错误;故选A。5.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使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D.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B【分析】先分析操作方法对溶液体积V、溶质的物质的量n的影响,然后结合n=Vc分析配制误差,若V偏小、n偏大,所得溶液浓度偏高,反之偏低,以此进行判断。【解析】A.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nc=V可知,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加入蒸馏水体积偏小,根据nc=V可知,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C错误;D.再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根据nc=V可知,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2H的摩尔质量是2gC.1molOH的质量是17gD.1mol2O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C【解析】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不是物理量,故A错误;B.2H的摩尔质量是2g/mol,故B错误;C.1molOH的质量为1mol×17g/mol=17g,故C正确;D.未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不能判断1mol2O所占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C。7.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是A.SO3B.Na2OC.NOD.SiO2【答案】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解析】A.SO3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B.Na2O是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C.NO是非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