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赵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这一项是()A.一大群人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兽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C.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2.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部落居住者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A.水稻B.玉米C.粟D.红薯3.“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在1937年共同谱写的一篇祭文。其祭奠的人物是()A.黄帝B.尧C.秦始皇D.孔子4.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5.“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A.投靠县令B.逃亡以逃避劳役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7.“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8.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A.扩大秦朝疆域B.炫耀国威C.划定国界D.军事防御9.“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A.秦始皇B.秦穆公C.秦孝公D.齐桓公10.“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风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D.汉献帝刘协11.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第一章斩蛇起义推翻秦朝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13.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给汉武帝写了一封大破匈奴的捷报,卫青所使用的书写材料最有可能是()14.“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B.洛阳C.成都D.杭州15.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这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B.春秋时期、秦朝C.战国时期、西汉D.战国时期、东汉16.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次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另一次使鲜卑族人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这两次改革为()①商鞅变法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李悝变法④管仲改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7.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有()①匈奴②鲜卑③氐④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去实地考察、欣赏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成就。他应该去()①山西大同②河南洛阳③甘肃临洮④陕西临潼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19.—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20.以下是某同学选取的课本中的四个成语典故,请帮助他按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