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盘庚迁殷牧野之战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3.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4.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5.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2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3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6.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7.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A.晋B.秦C.齐D.楚8.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9.《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A.耜耕B.牛耕C.耧车D.机耕10.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11.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不可能做到的是()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B.带来青铜礼器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D.传播甲骨文字12.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13.商鞅辅佐秦孝公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了许多粮食和布帛。按法令,他可以()A.免除徭役B.授予爵位C.授予田宅D.免除赋税14.右图所示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碧水长流。如果想一睹这一古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到()A.浙江绍兴B.湖北随州C.四川成都D.河南洛阳15.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这种辩证法思想出自()A.《孔子》B.《离骚》C.《道德经》D.《孙子兵法》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18.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墨家思想B.韩非学说C.老子论道D.先师孔子1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是()A.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C.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治国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20.对于政治,他主张改革,实行法治;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下面是马小虎同学在学习夏、商、周三代历史时记下的一段历史表述,其中有五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夏朝的建立者是启,由于夏禹的暴政,夏朝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