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知能演练提升1.下列不属于中共八大会议内容的是()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C.将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一次重要探索D.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2.右图《摘棉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A.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B.棉花生产获得大丰收C.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右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出现“左”的错误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4.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损失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曲折错综交织5.毛泽东同志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党和国家面临()A.苏联社会主义的进攻B.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C.地主、富农等反动派卷土重来D.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6.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以阶级斗争为纲”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7.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人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国际主义B.无私奉献C.救亡图存D.居安思危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背景材料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后,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镜头一历史对联——美好的“愿望”对联1:一大二公,三面红旗飘,高产全靠大胆,赶超英美若等闲;万众一心,十级东风催,想到必定做到,建设中国看今朝。对联2:“大跃进”大好形势,大干大发财,大家发财;高指标高山低头,高产高分配,高级分配。镜头二画面回放——燃烧的“激情”镜头三反思总结——严重的“后果”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对照表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千克)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1)镜头一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什么样的愿望?这种愿望实现没有?为什么?(2)镜头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根据镜头三中表格的统计,归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的影响。知能演练·提升1.D2.A从漫画中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漫画中,一个人踩着梯子摘棉花,棉花长得像树一样。这显然是“浮夸风”的表现,故选A项。3.C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到c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下降。从时间上看,1958—1960年,由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左”的错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次要原因;D项与1957—1960年的时间不符。4.D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是一个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曲折错综交织的时期。5.B6.CA项是西安事变前后全国人民的呼声;B项是“大跃进”期间的口号;D项则是五四运动期间的口号;“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故选C项。7.B王进喜、焦裕禄、雷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8.参考答案(1)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9.参考答案(1)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没有。盲目求快,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图1: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图2:人民公社大办食堂。(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妨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