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当同学们在全神贯注阅读此套试卷时,形成视觉的部位是你们的A.瞳孔B.大脑皮层C.晶状体D.视网膜【答案】B【解析】【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选B。2.2021年8月凉山作家加拉巫沙写的《燕麦在上》,是四川唯一荣获全国年度最佳散文奖的作品。散文中的燕麦与家养小猪相比在结构层次上没有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详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燕麦(属于植物)与家养小猪(属于动物)相比在结构层次上没有系统。故选D。3.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为14.43亿,人口普查的方法属于A.分析法B.观察法C.比较法D.调查法【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分为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详解】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法。人口普查就属于调查的一种。故选D。4.“碘液染色”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的气孔B.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C.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碘液染色,可以用来检验淀粉,淀粉遇碘变蓝;也可以用来使细胞核染色,方便观察。【详解】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的气孔,不需要碘液染色,因为围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A符合题意。B.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胚乳能被染成蓝色,B不符合题意。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使细胞核染色,C不符合题意。D.淀粉遇碘变蓝,需要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被分解,D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成语或诗句中能体现生物因素作用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其中光、温度、水等是非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属于生物因素。【详解】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是指温度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变绿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出生物因素的作用,C符合题意。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凉山州会理市、昭觉县发掘到了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恐龙化石属于遗体化石B.恐龙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D.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是这个时代的霸主【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详解】A.恐龙化石是恐龙的骨骼形成的,属于遗体化石,A正确。B.恐龙蛋是恐龙的卵形成的化石,属于遗物化石,B正确。C.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D.在中生代,裸子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