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叶绿体可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据此解答。【详解】A.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正确。B.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不能外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B正确。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各种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一组是()A.鲳鱼、蚯蚓、蝌蚪B.海豚、蛇、带鱼C.扇贝、鲨鱼、海马D.河蚌、龟、鲫鱼【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呼吸器官也有所不同,如鱼类有鳃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等。【详解】A.鲳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蝌蚪用鳃呼吸,A不符合题意。B.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蛇用肺呼吸,带鱼用鳃呼吸,B不符合题意。C.扇贝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鲨鱼、海马属于鱼类,用鳃呼吸,C符合题意。D.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龟用肺呼吸,鲫鱼用鳃呼吸,D不符合题意。【点睛】明确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解题的关键,呼吸器官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3.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生、哺乳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B.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C.哺乳动物都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D.哺乳为胚胎发育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哺乳动物中只有鸭嘴兽是卵生。【详解】AB.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但不会提高产仔率,A正确,B错误。C.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胎生繁殖后代,而不是所有,如鸭嘴兽就是卵生的哺乳动物,C错误。D.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而不是为胚胎发育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4.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分泌的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B.②是大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③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D.④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只含消化糖类的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脏。【详解】A.①是肝脏,其分泌的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A正确。B.②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错误。C.③是胃,其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C错误。D.④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的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了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要求考生能正确识图并识记各消化器官的功能。5.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②幼体用鳃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皮肤裸露⑤完全用肺呼吸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详解】①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正确;②爬行动物终生用肺呼吸,故爬行类的幼体也用肺呼吸,错误;③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适于陆生环境,正确;④爬行类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而不是皮肤裸露,错误;⑤爬行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终生完全用肺呼吸,适于陆生环境,正确。故选B。【点睛】熟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