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剌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的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B.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能繁殖,错误。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D.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具体分析。2.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顺序是()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②草尽狐兔愁;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详解】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茎肉质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②兔以草为食,狐以兔为食,所以“草尽狐兔愁”,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环境。④白天和夜晚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故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③①④②。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如图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血细胞玻片标本后绘制的图示,他对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的生物是一种真菌B.图丙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止血功能C.②是遗传的控制中心,⑤只能控制有害物质进出D.与甲、乙中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的细胞没有细胞膜和叶绿体【答案】A【解析】【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膜。【详解】A.图乙所示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A正确。B.图丙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B错误。C.②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⑤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D.与甲、乙中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的血细胞没有叶绿体,但都具有细胞膜,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及酵母菌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关于探究过程的说法: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②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③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得到正确的结论;④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就算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见①②④是正确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理解。5.生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对如图所示的描述正确的是()A.组成乙的细胞结构和甲是相同的B.乙所示的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