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沈阳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A正确。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C.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总与周围环境相似,不被天敌发现,是长期的进化形成的,是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怀孕期间,即使生病,也不轻易服药,唯恐药物影响胎儿发育。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A.胎盘B.子宫内膜C.胚盘D.输卵管【答案】A【解析】【分析】在怀孕时,母亲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和氧的途径:母体→胎盘→脐带→胎儿。【详解】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母亲与胎儿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胎盘。【点睛】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3.大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A.一定的水B.充足的空气C.适宜的温度D.适量的光照【答案】D【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详解】AB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都是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ABC不符合题意。D.大豆种子有光、无光都能萌发,因此光照不是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4.彻底消化蛋白质和吸收氨基酸的场所分别是()A.小肠、胃B.小肠、大肠C.口腔、小肠D.小肠、小肠【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详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氨基酸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内,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利用。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5.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储存遗传信息,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详解】染色体是指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遗传信息在DNA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如图: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6.在“草→害虫→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A.害虫B.鹰C.草D.蛇【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