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A.衣藻B.噬菌体C.草履虫D.大肠杆菌2.人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A.卵巢B.子宫C.阴道D.输卵管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了用于科学实验的紫花苜蓿、燕麦等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4.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像“泵”一样使血液在全身血管里循环流动。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是()A.上皮组织B.神经组织C.结缔组织D.肌肉组织5.下列家庭小药箱中的药物,可以用来处理手臂擦伤的是()A.碘伏B.眼药水C.风油精D.藿香正气水6.洋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中的()A.③B.④C.⑤D.⑦7.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用发芽的马铃薯B.食用发霉的花生C.水果食用前要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D.有“虫眼”的蔬菜一定没有农药,可放心食用8.下列实例符合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B.荒漠中的骆驼排尿和出汗少C.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9.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B.转动④使镜简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①与②的放大倍数之和D.若将视野中左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将玻片向左移动10.对塑料制品的使用和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微塑料的产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你不认同的做法是()A.选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B.分类回收塑料制品C.多用布袋,少用塑料袋D.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11.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发现无翅和残翅的昆虫比全翅的多。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翅被吹断的结果D.天敌捕食的结果12.2022年4月,23万尾人工培育的中华鲟被放入长江。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它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在水中②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③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④体温恒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下列关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B.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蝴蝶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D.蜻蜓、家蚕和蝴蝶的生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14.图中,甲、丙代表血管,乙代表器官。若甲内流静脉血,丙内流动脉血,则乙是()A.肺B.大脑C.小肠D.肾脏1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每对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16.下列生物与其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构,对应正确的是()A.蛔虫-----相似的体节B.蚯蚓-----角质层C.河蚌------湿润的体壁D.蝗虫-----外骨骼17.输导组织提高了植物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A.铁线蕨B.紫菜C.海带D.葫芦藓18.下列疾病与患病原因不相符的是()A.脚气病一一缺乏维生素B1B.糖尿病一一胰岛素分泌不足C.手足癣一一真菌感染D.新冠肺炎一一细菌感染1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都是对人体有益的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C.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D.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20.图表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乙→甲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C.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和丙的数量增加D.若图中生物的数量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二、综合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