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00分)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6: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依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解答】半坡原始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是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故选:D。【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2.(1.00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考点】26: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解答】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选:C。1【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经能力。3.(1.00分)纪录片《文明》于2018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考点】2I:青铜器.【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解答】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4.(1.00分)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A.楚国B.秦国C.齐国D.魏【考点】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开化最晚。故“他”是指秦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1.00分)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考点】35:西汉的建立.【分析】本题考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为切入点,查西汉建立时间。2【解答】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秦与新朝之间为西汉。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汉建立时间的识记能力。6.(1.00分)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A.④①②③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考点】18: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24:商朝的建立与灭亡;2A:战国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