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题干图片表明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能从图片中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B。2.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为了更好的对全国进行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3.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1“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唐诗宋词《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满江红》【作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匈奴、契丹B.匈奴、女真C.吐蕃、女真D.吐蕃、契丹【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描写的是秦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入侵,“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描写的是南宋时期抗击女真族的战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达官贵人的需要C.城市商业的繁荣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2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放五个通商口岸,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6.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召开,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憧憬和缅怀,决定在天安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A.工业门类齐全B.优先发展重工业3C.地区分布均衡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