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精品解析: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本文件免费下载 【共19页】

【淘宝搜索店铺: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历史真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在创造这种文字时,最早使用的方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属于象形造字法,A项正确;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但是最早使用的方法是象形,排除BCD项。故选A项。2.下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答案】C1【淘宝搜索店铺: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张骞出使西域”可知,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C项正确;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但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A项正确;赤壁之战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的,排除B项;《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排除C项;《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以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顾指。”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郾城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阿坚”“谢公”“4世纪”“以少胜多”,结合所学可知,“阿坚”指的是前秦君主苻坚,“谢公”指的是东晋一方的总指挥谢安,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C项正确;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郾城之战发生在1139年,均与“4世纪”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A.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2【淘宝搜索店铺: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B.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C.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小图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