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一、选择题1.下列具有达州特色的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酿“苞谷烧”酒B.编制竹蒌C.采摘“巴山雀舌”茶D.包装“灯影牛肉”【答案】A【解析】【详解】A、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编制竹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C、采摘“巴山雀舌”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D、包装“灯影牛肉”,属于物理变化,错。故选A。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称取8.0g氢氧化钠固体C.测定溶液的pHD.蒸发氯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不符合题意;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符合题意。故选D。3.蓝莓富含花青素(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花青素是有机物B.花青素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5:11:6C.花青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蓝莓汁液,溶液呈红色【答案】A【解析】【详解】A、蓝莓富含花青素(C15H11O6)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一个花青素分子中碳、氢、氧的个数比为15:11:6,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花青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蓝莓汁,溶液应呈蓝色,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4.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用于清洗油污D.鉴别聚酯纤维和羊毛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需要碘,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是把纸箱的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大油滴乳化成细小的油珠,随水冲走,可用于清洗油污,正确;D、可用灼烧并闻气味方法鉴别羊毛和聚酯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聚酯纤维,正确。故选B。5.甲醛(CH2O)是一种有毒气体,房屋装修时部分建材释放出的甲醛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可高效地促进甲醛的转化,从而降低甲醛的危害。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2B.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6.t1℃时,将相同质量的KNO3和KC1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I所示,图Ⅱ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的溶质为KNO3B.将温度升高到t2℃时,乙烧杯中仍然有固体剩余C.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D.若取t3℃时KNO3和KC1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答案】D【解析】【详解】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硝酸钾大,则将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