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2009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本文件免费下载 【共4页】

200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将垃圾就地焚烧B.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C.随意丢弃塑料袋D.在牛奶中添加三氯氰胺2.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粉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它属于()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B.C.D.2HCl4.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5.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21%B.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C.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反应D.纳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7.图3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oC时,将ag甲和ag乙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降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点燃++甲乙丙丁图2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3oC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降温至t2oC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D.降温至t1oC时,乙溶液饱和,甲溶液不饱和200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卷II(非选择题)二、填空及简答题(第23小题4分,第24小题3分,其余小题每空1分)29.学习化学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1)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功能,使油滴分散为细小液滴被水冲洗掉。(2)由于稀有气体,因此常用作保护气。(3)铵态氮肥不能与混合施用,否则会减低肥效。30.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13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31.图14所示的是有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F是单质,丙是一种有毒气体,G的溶液呈黄色,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甲起的是作用;(2)乙可能是(写一种即可);(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三、实验探究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5分)36.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组别药品实验现象①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②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③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很快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7.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小图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