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201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本文件免费下载 【共11页】

2014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共21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对于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o)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C.黑色签字笔从课桌上落到地面所用时间约为10sD.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为1000W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的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低B.凝固、汽化、凝华都是吸热过程C.用水作为暖气中的循环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一定是固体3.如图所示,小明经过绿色的草地来到池塘边准备畅游一番,但却看到了这样一幕,无奈他只能欣赏巍巍的青山倒映在水中的美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青山在水面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B.他自己在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些,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D.岸边的草是绿色的,是因为草只能吸收绿颜色的光,而反射其他颜色的光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热量一定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C.因为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D.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核电站发电主要利用的是核裂变反应5.在“爱生活,学物理”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细心观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吸油烟机的风扇和照明灯泡是串联的B.打开冰箱门能闻到冰箱中榴莲的味道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电饭锅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D.下水道的回水管能阻止臭味进入室内,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6.放在桌上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f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2s内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B.2—4s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C.4~6s内拉力做功16JD.2~4s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7.下列关于生活中新技术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维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材料B.超导体材科制成白炽灯的灯丝可以提高白炽灯的效率C.医院做透视检查所用的“X光”是次声波D.洗衣机内筒表面的纳米材料可以抑制细菌生长8.“端午节”时,小明坐火车去旅游,下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合理的是:()A.打开行驶中的火车车窗,遮阳的窗帘飘向窗外,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B.火车的铁轨铺设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C.火车急刹车时,桌子上的水杯向前滑动,是因为速度减小水杯受到的惯性减小D.小明携带的拉杆式行李箱有两个小轮子,作用是减小摩擦9.物理活动小组的小明同学自制了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灯泡三的额定电压为12V,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30Q通过灯泡三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B.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8W时,灯泡两端电压为9VC.灯丝电阻随灯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变大D.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8W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20Q甲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空1分,共25分)10.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选填“A”或“B”),该种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11.小明的爸爸正在客厅收听广播电台的节目,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到爸爸的耳朵中的。广播电台是通过发射(选填“电磁波”或“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明关上了卧室的门,它是通过的方式来减弱噪声的。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某一次实验情形如图所示,此时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光学仪器是。实验时小明同学佩戴的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13.我们常说:“铜比铝重”是指铜的比铝大。北方冬天,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被“冻裂”是因为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小图库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阅读排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