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微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思路】(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解析】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拨】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2.(3分)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微点】光的色散.第1页/共18页【思路】解答此题要明确: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解析】解: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色散。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不属于光的色散。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一现象说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光色散现象的判断,牢记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3.(3分)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A.不能成像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微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思路】由于凸透镜在灯泡与墙壁(光屏)之间移动,这样就会不断的改变物距,会出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等各种情况。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解析】解:灯泡在墙壁上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排除了AB两个选项。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且此时的物距与像距之和大于四倍焦距。成等大的像的条件是u=v=2f,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要等于2倍焦距才能找到像,即u+v=4f,而本题中墙壁与图案之间的距离较大,若成倒立缩小或倒立放大的像,总距离应大于4f,故此种情况不合题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此时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第2页/共18页综上分析故选C。【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需要熟练掌握物距、成像特点、像距之间的关系。4.(3分)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