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15健康地生活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2、常见传染病的分类:类型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黏膜和肺飞沫、空气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饮水、食物细菌性痢疾、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血液传染病血液和淋巴吸血的节肢动物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体表传染病皮肤和体表黏膜接触麻疹、沙眼、疥疮、癣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5、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6、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7、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措施举例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4、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5、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6、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7、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8、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病原体、异物、器官等。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10、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次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11、如果人的免疫功能过强,人就会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叫做过敏原。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1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13、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移植后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14、免疫的三大功能:①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②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15、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16、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17、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18、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防线组成主要作用特点所属类型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阻挡、杀菌和清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天产生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1、“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