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专题02名著《西游记》(解析版)第02讲:《西游记》(解析版)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官场失意、生活困顿,这些加深了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创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了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小说的创作有真实原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赴天竺(今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后来,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正是在历代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壹作者简介贰要点梳理【作品简介】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主题思想】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人物】一、唐僧①称谓变化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岁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旃檀功德佛(佛祖册封)②性格特征正面评价: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如“四圣试禅心”)、勇往直前。反面评价:易信谗言、好坏不分(如“三打白骨精”)、有时有些迂腐(如“偷吃人参果”)。③经典情节计脱女儿国→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贵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撞得嘴肿头青,最后被绑在树上。二、孙悟空①称谓变化石猴(出生时)→美猴王(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成为众猴之王,遂称“美猴王”)→孙悟空(学艺时菩提祖师所取)→弼马温(天界所封官职)→齐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认)→孙行者(唐僧所取)→斗战胜佛(佛祖册封)②性格特征正面评价:本领高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权威、忠诚不贰。反面评价:喜欢“戴高帽”(如“义激美猴王”)、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如“车迟国斗法”)、滥杀无辜(如第五十六回,师徒四人在西去途中碰上了强盗打劫,强盗将唐僧吊在树上,为救师父,悟空打杀了两个强盗)。③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作少女、老妇、老翁来诱骗唐僧,都被悟空识破。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拦,最终将白骨精打死。八戒趁机进谗言,唐僧不辨真伪,逐走悟空。三调芭蕉扇: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