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物质的化学变化知识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0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0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知识04质量守恒定律知识05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知识06化学方程式方法01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0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定性判断方法0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定量计算方法04微观示意图方法0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知识0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生成其它物质。微观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宏观现象通常是状态和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举例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灯泡发光、煤的干馏等。金属生锈、燃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变质、酿酒、酿醋、石油分馏等。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物理变化。【例1】(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镁条燃烧B.冰雪融化C.光合作用D.钢铁生锈【答案】B【详解】A、镁条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只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照和叶绿素条件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钢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知识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注意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影响,在描述物质性质时注明条件。(如液体沸点受大气压影响)【特别提醒】(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和密度等。(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例2】(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C.无色无味D.具有可燃性【答案】D【详解】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3用途和性质的关系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例: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以发生燃烧变化,生活中用于作燃料。【例3】(2022·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乙醇用作燃料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C.煤用于火力发电D.木炭用于吸附色素【答案】D【详解】A、乙醇用作燃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乙醇的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用于制氯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煤用于火力发电,利用煤燃烧放热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