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课件授课人:文小语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理•解让/读/书/成/为/习/惯知识网络01Contents目录方法点拨02学以致用03课堂小结04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或阐明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二、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3.按写作方法可分为:介绍性说明文、描述性说明文、记叙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三、说明文的特点1.说明性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他表达方式。2.知识性(科学性)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或阐明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四、说明文考点考点一:明确说明对象,概括对象特征【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题型2】本文说明了××的××特征。【题型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题型4】加标题类。【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看文章标题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1.看文章标题(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特征【解题思路】看标题——审问题——读文章1.看标题:说明对象的特征。2.审问题:有针对性地读文章。3.读文章:跳读搜索;把握关键词句。【题型2】本文说明了××的××特征。1.看标题2.抓关键句3.综合概括1.看标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巍巍中山陵》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①随着淡水储量的减少,海水淡化技术已从沙漠地带走向城市。②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大规模淡化海水来获取饮用水这一方法一直为少数富裕而又缺水的沙漠地带国家所有。而现在,情况却在发生变化,就在最近几周,两个气候温和的城市——伦敦和中国天津——均宣布了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厂的计划。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答案:城市中实施海水淡化技术的情况。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