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课件授课人:文小语说明的语言特征阅•读•理•解让/读/书/成/为/习/惯知识网络01Contents目录方法点拨02学以致用03课堂小结04考点: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表达,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能否删去,如果删去有什么不好。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赏析限制性词语1.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等2.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3.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总共、有些、大面积等4.表数量:多、有余、很少、之一等5.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6.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等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二、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生动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1.所谓“平实”。平实: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即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2.所谓“生动”。生动: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即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有时还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等。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体现: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3.说明中融入个人情感(抒情)等手法。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三、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题型1】xx词能否删除?【题型2】xx词能否替换?【题型3】xx词有什么作用?【题型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题型1】xx词能否删除?①表态:不能删,不能去掉。②比较: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A原来是什么意思;B删去后是什么意思,会怎样(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2】xx词能否替换?①表态:不能换。②比较:A原词的意思或内容;B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C换后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与事实不符。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3】xx词有什么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①解词:解释所指词语的意思。②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1)准确,(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答题格式:本文语言具有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1.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