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基础:修辞手法精讲苏东坡没有妹妹,但民间传说,他有个妹妹叫苏小妹,十分聪明,很会作诗。兄妹俩常常通过吟诗来开玩笑。一天,苏小妹正从自己的闺房里走出来,苏东坡突然迎着她吟了两句诗: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已到画屏前。苏小妹“闻弦歌而知雅意”,马上吟诗反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一、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四、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五、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七、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