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16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从声音的三个特征分析。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变时,音色不变。【解答】解:轻敲鼓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响度。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2.(3分)将一根金属导线均匀拉长后,其电阻()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电压和电阻.【分析】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在材料一定时,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解答】解:一根导线拉长后,导体的材料不变,拉长后长度变长,横断面积变小,电阻变大。故选:A。【点评】掌握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电阻大小的变化。3.(3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应用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解答】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80℃,故A错误,B正确;(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从5min是开始熔化,到15min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15min5min﹣=10min。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4.(3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先断开电源开关C.用湿毛巾擦洗正在发光的台灯灯泡,保持其清洁D.长期使用的家用电器达到使用寿命后及时更换【考点】安全用电原则.【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电与热、生活用电.【分析】①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②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成触电;③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④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老化后要及时更换,防止发生触电事故。【解答】解: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是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符合安全用电原则;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之前必须断开开关,否则可能引起触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C、水是电的导体,用湿毛巾擦洗正在发光的台灯灯泡时,可能会因湿毛巾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D、家用电器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避免因线路老化造成短路。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选:C。【点评】(1)本题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和行为,在考查安全用电的原则中,实现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作用。(2)家庭中有时自己私接电器,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尤其在农村更为严重,希望同学们及时杜绝,安全文明用电。5.(3分)图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