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高原鼠兔(35分)3.(35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属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图3),主要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此的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主要利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生境。野外收集该区域的香鼬和艾虎粪便进行分析,发现高原鼠兔在这两种动物的食物中出现频次非常高。(3)高原鼠兔取食、挖掘、排泄、刈割等活动会使草甸表面形成土丘和裸露斑块,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裸斑上逐渐有植物生长,但植物盖度较低,称之为秃斑。形成秃斑的过程属于次生(初生/次生)演替。(2)以下关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多选)A.信息双向传递B.能量双向流动A.受全球变暖影响D.存在能量倒金字塔研究人员采用堵洞盗洞法估测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有效洞口数/洞口系数。将待测区域内高原鼠兔的洞口全部填埋,连续3天每天记录被盗开的洞口数并计算平均值,即有效洞口数;在附近另一片较小的区域内测定有效洞口数后,用夹捕法捕尽区域内的高原鼠兔,计算有效洞口数与种群数量的比值,即洞口系数。(3)关于堵洞盗洞法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D。(单选)A.该方法依据的是数学中的抽样原理B.测有效洞口数时,连续3天均应于同一时间段记录A.每天记录好被盗开的洞口数后,均需要重新填埋D.幼年高原鼠兔尚不能掘土打洞,会导致估测数量偏大(4)如图2,较小区域B内的有效洞口数为4个,共有高原鼠兔35只。则待测区域A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内的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大约是63或62只。研究人员选取了处于同等放牧条件下的研究区域,以扰动最强处为中心向扰动弱的方向,根据有效洞口数将高原鼠兔扰动由强到弱划分为4组,探究了高原鼠兔不同强度扰动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和放牧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样地组别每百平方米有效洞口数(个)植物总盖度(%)0~40Am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占比(%)①强扰动9~3650.8b43.0a2.08b23.5②中强扰动5~894.3a47.3b2.56a33.75③中弱扰动3~496.4a38.6a2.37a48.83④弱扰动3~293.8a35.3a2.53a25.6注:禾草和莎草为家畜适口性好的牧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5)根据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D。(单选)A.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B.植物总盖度随着高原鼠兔扰动强度上升而呈显著下降趋势A.高原鼠兔扰动越强,越有利于土壤渗入水分和养分循环,物种多样性越高D.强扰动后,草甸生态系统会因高原鼠兔另辟新壤而转向另一稳定状态(6)请结合表数据和题中信息,从利、弊两个角度分析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给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管控建议有利方面:高原鼠兔穴居习性有助于疏通土壤、有利于土壤渗入水分和养分循环,中强扰动时能提高物种多样性;中弱扰动时其啃食和挖掘等活动能提高家畜适口性好的牧草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放牧质量;它们的洞穴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避难所;其取食行为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等。因此,作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一员,是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一环;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不利方面: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过大时,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有很强的扰动,会通过取食和挖掘等活动使草场退化加速。建议:管控高原鼠兔应使其种群密度维持在合适的数量,如表中样地③中弱扰动时,既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又控制其不利作用,从而维持青藏草甸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保证一定的放牧质量,努力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3、群落演替常常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这两种演替类型是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起始条件划分的: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能量是单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