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2013.12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全部写在(或涂在)答题纸上。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等信息。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2.右图反映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是在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黄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3.《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4.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古代希腊和中国都有众多的“小国”。相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古代希腊的“小国”具有的特点包括①建立之初就以小国寡民和自治为特征②僭主专制统治未能真正建立和发展③各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基本一致④其公民往往积极参与公共政治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6.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B.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8.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A.罗马万民法B.埃及习惯法C.罗马自然法D.罗马公民法10.“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一变局使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11.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重文轻武的思想B.事权的分割C.科举制的完善D.理学的兴起12.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①汉武帝建立中朝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13.《明史》载“丁未,帝(崇祯)崩于万岁山,御书衣襟曰:……上干天咎……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帝的政治观是A.民贵君轻B.爱无差等C.天人感应D.君权至上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14.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D.学习西方文化15.“哥伦布发现美洲……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