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下;做在试卷下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下填写姓名、学校、班级,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下。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下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1.列传人物。有学者对《二十四史》列传中有籍贯可考的5700多位历史人物按籍贯和主要朝代进行了占比(%)情况统计。阅读表格,回答问题。籍贯西汉东汉唐北宋南宋明甲陕西20.5815.9720.44.310.994.51山西4.923.5014.29.652.813.16河南18.7537.217.122.186.126.94乙安徽1.445.251.73.626.2911.24江苏11.062.846.46.638.1013.61浙江0.962.992.775.7422.5014.51江西0.490.420.55.5413.411.51——据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整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1)河南、浙江两省两宋时期占比变化明显,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是(单选)()A.崇文抑武,提倡文治B.民族交往,文化交流C.版图变更,疆域变化D.中国集权,积贫积弱(2)江西省在两宋时期占比迅速下升,原因解释中合理的一项是(单选)()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B.理学兴盛,书院发展C.社会安定,环境优越D.经济发展,制瓷中心(3)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四省在不同时期列传人数占比分别出现最高值,原因解释中具有共性的一项是(单选)()A.商业繁荣,民富国强B.交通发达,人杰地灵C.政治中心,人文荟萃D.民族交往,中外交流(4)山西、安徽两省分别在唐朝和明朝时占比达到最高值,原因解释中具有共性的一项是(单选)()A.社会稳定,文教昌明B.民族交往,交通便捷C.人口导入,环境优越D.皇亲勋贵,龙兴之地学者发现某个朝代将外国及边疆各族人物纳入列传达50人之多,几乎占总数的4%。其中高丽9人、契丹7人、范阳奚族5人、突厥4人、吐蕃1人。(5)你认为该朝代最有可能是(单选)()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6)简要说明该朝代出现此局面的主要原因。(7)表格中甲类省区主要在北方,乙类省区主要在南方。从表格看两类地区列传人物占比在历史下呈现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C(2)B(3)C(4)D(5)B(6)国家统一,政治明明,社会安定,出现民族大交融大发展;经济发展,国内及对外商路通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政府与边疆各族保持密切联系,唐太宗被西北边疆各族称为“天可汗”,唐朝在边疆设立各种管理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下统于中国;唐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7)变化趋势:北方列传人物占比逐渐下降,南方列传人物比例逐渐下升。原因: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文化教育发展、政治中心南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版图变小,河南等中原地区成为金国领土,因此河南籍贯历史人物占比减少,南宋都城是临安,浙江籍贯历史人物占比增多,C项正确;北宋也崇文抑武,提倡文治,与河南、浙江两省占比变化无关,排除A项;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北宋时期积贫积弱,与河南、浙江两省占比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排除A项;北宋时,突厥已不存在,排除C项;明朝时,高丽已被朝鲜王朝取代,契丹、突厥已不存在,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吐蕃地区被称为乌斯藏,属明朝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小问6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唐朝的史实,可从政治层面、商品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开明民族政策、羁縻制度、中外交流等进行分析。国家统一,政治明明,社会安定,出现民族大交融大发展;经济发展,国内及对外商路通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政府与边疆各族保持密切联系,唐太宗被西北边疆各族称为“天可汗”,唐朝在边疆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