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卷真知文案合同试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虹口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高三历史试卷一、早期国家(24分)1.小明发现新版初一教材中,出现了“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发现,表明了早期国家的出现”这一结论,但并没有出现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他决定一探究竟。问题一:什么是国家?问题二:良渚和陶寺考古发现了什么?考古发掘的陶寺古城和良渚古城各有特点,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小学、初中、高中各种卷真知文案合同试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问题三:什么早期国家?材料一国家……在一切典型的时期毫无例外地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并且在一切场合在本质上都是镇压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机器。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二大约在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5页(1)约公元前2900年,西亚某个区域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这个区域是()A.波斯地区B.阿拉伯地区C.苏美尔地区D.雅利安地区(2)古埃及法老的墓葬从最初的简单墓穴到复杂的金字塔结构的转变反映了()A.审美观念的变化B.来世信仰C.从酋国走向邦国D.用于天文观察和祭祀E.教育子民的载体F.王权的至高无上(3)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孕育出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是()A.商业发达B.手工业发达C.灌溉农业发达D.畜牧业发达(4)根据考古发现,陶寺文明主要农作物是粟,而良渚文明有两处大规模稻谷遗存。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他们的地理位置,并在图中上标出。A陶寺B良渚(5)观察上述图片两个古城在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是()A.三重城市空间结构B.功能划分受宗教因素影响C.城市的轮廓都是方形D.都有宫殿区、仓储区、手工业区、墓葬区小学、初中、高中各种卷真知文案合同试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6)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中包含了目前发现最大的刻有统一纹徽的玉琮和玉钺,其位置位于成排墓葬的中间。而在卞家山墓地,完全没有成型玉器出现。这表明()A.社会阶层分化B.阶级矛盾尖锐C.唯我独尊的观念出现D.风俗世俗化(7)在陶寺古城中有观象台的遗址,推测其功能是()A.治礼、作乐B.预防洪水C.祭天、授时D.森林防火防沙(8)根据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的材料,概括早期国家的内涵。二、乞丐之惑(27分)2.小赵非常好奇于电影中出现的“奉旨乞食”一幕,带着这份疑惑他查询了大量有关乞丐的资料。材料一清代政府发给乞丐行乞所用的腰牌(摘自(清)王凤生《平湖保甲事宜》)通过探究,小赵对乞丐有了一定的认知。然而乞丐作为编户齐民以外的庞大群体,中国历代政府又是如何应对?小赵通过进一步研究制作了一份简表。材料二南北朝(577年)诏给病残孤老不能自存者以衣食。唐代(734年)诏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养,官以本钱收利给之。宋代京师旧置东、西福田院收容老、疾、孤、穷、丐者,给钱、粟者24人。后又增设南、北福田院,收容300人。元代(1271年)令各路设众济院,拨给不能自存之人粮食及柴薪。明代(1457年)诏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提供餐食、医疗和安葬服务。(1527年)令京城官员于各地方甄别街头乞讨流浪人员后送养济院。清代造乞丐牌册,发腰牌。各地设立栖流所集中安置流丐,甄别流浪人员。政府促使民间慈善组织逐步官营化。(1902年)出现贫民习艺所。民国颁布法规褒奖慈善组织;(1943年)颁布《社会救济法》,针对老幼病残孕等不同弱势群体设计教养、习艺等不同救济设施。——整理自曲彦斌《中国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