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毛泽东《•长沙》)(3)王维《终南山》中写山势广大、山谷之间天气各不相同的两句是“,”。2.(2分)老师想在教室里挂一副对联来鼓励同学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B.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C.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D.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不断活跃的社会力量和新涌现的利益诉求共同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障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的稳定。①使其获得共享发展收益的机会②国家政权展现出更多的适应性和弹性③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到国家治理结构之中④通过政治吸纳扩大政治参与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①《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这个问题看似不可思议。学界普遍将《狂人日记》作为20世纪文学写实主义主潮的滥觞发轫。在一百年后,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来重新看待《狂人日记》,或许有些值得探讨的新颖启示。②《狂人日记》试图透过表象,“从字缝里”破解世界的真实状态,这是违反当时伦理规范,以及人的常识的。科幻小说的写作也是反常识、反直觉的。它将人们熟见的现实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打破了,读者不得不借助一种全新的话语,来重建有关真实的知识。③如果把《狂人日记》作为科幻小说来阅读,小说中发生的叙事结构变化,正对应着将“眼前熟悉的现实”悬置而发出虚拟的问题﹣﹣“吃人的事,对么?”以及依照类似科幻小说那样的逻辑话语推导出、超越直觉感受、违反日常伦理的真实性。即吃人是古已有之的事,有整个知识价值系统可以推演的、存在于人性与知识的黑暗中、被人们视而不见的更深层的真实。④王德威教授2019年在北大的演讲中,将鲁迅放在中国科幻的时间轴上。他指出科幻在写实主义文学主流之外异军突起,并借用鲁迅文学的一些命题和概念,解说当代科幻响应了鲁迅当年的“悬想”和“神思”。他在将当代科幻文学放在近代文学史、思想中思考时,参照往往都指向科幻与鲁迅的关系。⑤在当代中国多位科幻新浪作家笔下(如刘慈欣、韩松、飞氘等),鲁迅都是一个经常重现的幽灵。比如韩松,在当代科幻新浪潮中,他被认为对鲁迅最有直接的继承,他的作品有意识地回应了鲁迅的一些主题。韩松把熟悉的鲁迅文学符号和标志语句,写进他自己科幻小说中,他笔下的主人公,往往像狂人那样,在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现实表象之下,窥视到难以置信的“真实”,如《地铁》里描写地底的时空结构变化,需要在认知上经过反直觉的努力,才能看见。韩松的主人公们需要克服“看的恐惧”。科幻的视阈跨越深渊,让读者看见“不可见之物”、像狂人那样在字缝里读出字来,在认知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结构、真相、未来甚至过去。⑥《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这个标题的确是一个有诚意的问题,但作者并不期待有一个“是”或者“否”的确定答案。关键在于提问本身。问题本身包含着对于必然性、确定性的知识系统的挑战,借用现代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不可能在测量位置时不扰动动量”﹣﹣《狂人日记》相对于科幻小说的位置已经“不可测”,这同时改变了观察者们在习惯上对《狂人日记》与科幻小说的性质的认识,或者说这两者本身也变得“测不准”。⑦常见的知识和文化系统告诉读者,《狂人日记》的发表对于中国文化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狂人日记》是鲁迅对《新青年》启蒙律令的遵命稳定学,但他有自己的怀疑和绝望:“狂人”是否也是吃人者呢?狂人是否最后也被吃,或者竟然更不幸被治愈﹣﹣从而也加入吃人家庭?虽然起命于遵命文学,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形式与思想方面都走到了反传统﹣﹣与反思这一革命姿态本身﹣﹣的先锋位置。⑧《狂人日记》的文本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