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周邦彦《》)(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半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三、标题2.(5分)按要求选择。(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D.爷爷生日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二、阅读70分3.(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③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④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⑤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⑥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⑦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