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3)《琵琶行》中,“,”两句以周围景物的寂静侧面烘托出余音绕梁的艺术感染力。二.按要求选择.(5分)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口罩、消毒纸巾、中药、防疫手册……连日来,不少海外留学生收到一份来自中国驻外使领馆的特殊礼物﹣﹣“健康包”。小小包裹,传递着关爱。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祖国时刻牵挂着海外同胞的安危。以下最合适作为上面这则短通讯标题的一项是()A.千里同好,坚于金石。B.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C.道不远人,人无异国。D.千里不辞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很多重大的灾祸都是在人们不以为然的忽视中酿成的。B.大家对这样恶意诽谤并且扭曲事实的一类人不赞一词。C.活动中很多商家都一言九鼎地承诺了七天无理由退货。D.不一会,只见他一挥而就写出了一篇立意绝佳的文章。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更有效盛洪①当人们谈论生命起源时,总会惊叹于其实现的概率极低,于是有人就借此证明,如果没有一个有超级智慧的有意设计,怎么会这样呢?②然而,实际情形可能正好相反。生命形态的成功概率非常之小,比如只有一百万亿分之一。这个超级智慧怎么发现这么小概率的知识呢?一是随机地试验,直到碰到那个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的知识。二是先构想一个生命形态的结构,然后依此设计一种筛选程序筛选,在这一百万亿种可能性中筛选,先筛掉9999/10000,于是就剩下一百亿种,再在这里边随机选择。哪种更有效率?③初看起来,后一种方法似乎更有效。若真知识就藏在经程序筛选过的一百亿种可能性中,即使对选中的可能性再做随机或顺序的选择,也是对一百万亿可能性进行完全随机选择效率的一万倍。然而,如果真知识并不隐藏其中,人们就永远失去了找到真知识的机会了。而如果人们再设计一个筛选程序,在上一次筛选过的可能性之外进行选择,这就与全面的随机选择没有区别了,而这也许会比上一种方法幸运时要慢一万倍。④若要使筛选程序有效,最好要知道被寻找的潜在知识是什么,但这是个,因为这正是要找的对象。所以,人们认为是刻意的筛选,在大自然看来只是一种随机选择。我们把全面随机地选择称为“中性的选择”,那么所有人为设计筛选程序的选择都是“非中性的”。这意味着,一种筛选程序是远离还是靠近真知识,也只是一种随机概率。所以平均而言,刻意的筛选不会比随机选择更有效率。⑤既然找到真知识如此之难,近代以来的科学探索难道不是刻意寻找吗?不是取得了很大成就吗?但是,已取得成功的科学只是在简单系统领域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是因为简单系统的可能性规则的数量较少;二是因为这些知识是可直接观察到现象的知识。实际上,科学家们也是经过多次失败和曲折后,才找到真知识。这一过程,在大自然看来,其实是随机的。⑥而某些复杂系统的基础规则数量则是个天文数字,是无法计量的,按顺序逐个实验显然行不通。沃尔夫拉姆设计过一个自动搜寻巨大数量的移动元胞自动机可能规则的程序,加入他期望的各种参数,很快搜索了一百万个可能规则,接着是一千万,最终“一无所获”。而去掉参数后不久,他就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结论。这证实了随机选择比“理性”选择要好。⑦即使在极简的行为规则方面,只要不能直接观察到,人们也不能通过理性设计比随机选择更快地在大量可能规则中寻找到真知识。比如在人类社会这种有机体中,迄今没有一样规则或制度是人造的。反过来,即使依据这些规则形成了某些有机体或自组织,如市场、村社或社会秩序等,由于人们没有看到它们的起源,也是无法知道当初的基本规则是如何被发现的,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的。这已经足以令人相信,人类社会绝大多数规则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人为设计的。⑧任何一种生命类型的形成都像是中了万亿大奖,概率极低。人类如果按顺序去找,要小学、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