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07文言文二:散文类(16区真题速递)(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024·上海静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苦竹记〔明〕陆树声①①江南多竹,其民习于食笋。每方春时,苞甲出土②,头角茧栗③,率以供采食。或蒸瀹④以为汤,茹介茶荈⑤以充馈,好事者目以清嗜,不靳⑥方长。故虽园林丰美,复垣重扃,主人居常爱护;及其甘于食之也,剪伐不顾。②独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笋常全。每当溪谷崖陆之间,散漫于地而不收者,必弃于苦者也。而甘者至取之或尽其类。然甘者近自戕,而苦者虽弃,犹免于剪伐。夫物类尚甘,而苦者得全。世莫不贵取贱弃也,然亦知取者之不幸,而偶幸于弃者,岂《庄子》所谓“以无用为用者”比耶?③予廨⑦舍之西南隅,有竹丛生,出败甓间,既非处于复垣重局,仅比于溪谷崖陆,散漫无收者,而不虞于剪伐,以其全于苦也,而过者方以苦竹藐之。予读《庄子》,适有味其言也,感而为之记。[注]①陆树声,明代学者,松江华亭人。②苞:通“包”,竹笋外包壳叶,如穿盔甲。③角茧栗:竹笋如茧、栗般小。④蒸瀹:瀹,yuè,蒸煮。⑤茶荈chunǎ:粗茶。⑥靳:怜惜。⑦廨:官吏办公的地方。1.对第①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人嗜竹之盛:春天笋刚出土,便争相食用。B.竹笋蒸煮后能治疗眼疾,遂将其作为馈赠之礼。C.为竹笋,主人筑起了重重围墙,设置道道门户。D.一旦竹笋能食用,又剪伐不顾,毫无顾惜之情。2.对第②段解说不妥当的一项是()A.苦竹生长于荒郊野外,一直无人维护备受冷落。B.甘笋受尽宠幸,结果却被剪伐,成了盘中美食。C.苦竹虽然不被人关照爱护,反而因此得以保全。D.本文主旨乃否定甘竹以小幸换来大不幸的行为。3.请赏析本文“以小见大,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答案】1.B2.D3.①先写人们喜爱甘笋,再写苦竹境遇,不幸者得以保全,幸运却被人剪伐;由竹的幸与不幸,印证庄子“以无用为用”,此之谓“以小见大”。②文章始终不离写竹,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为人处世之道,作者没有议论,读者仍能领悟“福祸相依”的道理;不直言而能令读者感受,此谓之“含蓄蕴藉”。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选项信息杂糅。原文为“或蒸瀹以为汤,茹介茶荈以充馈,好事者目以清嗜,不靳方长”,意思是“有人蒸煮后做成汤,或做成茶来作为馈赠之礼,喜欢的人认为长期食用可以将眼疾治好,不吝惜的食用,因为它时刻都在生长”。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D.“否定甘竹以小幸换来大不幸的行为”错误,文章写“苦竹”因免于剪伐而得全,从而由“贵取贱弃、幸与不幸”延伸到庄子的人生观,也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寓于文中,印证庄子“以无用为用”的观点,写出“福祸相依”的道理。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及其甘于食之也,剪伐不顾”“独其味苦而不入食品者,笋常全”“甘者近自戕,而苦者虽弃,犹免于剪伐。夫物类尚甘,而苦者得全。世莫不贵取贱弃也,然亦知取者之不幸,而偶幸于弃者,岂《庄子》所谓‘以无用为用者’比耶”,先写人们喜爱甘笋,再写苦竹境遇,不幸者得以保全,幸运却被人剪伐;由竹的幸与不幸,印证庄子“以无用为用”,此之谓“以小见大”。文章由竹的幸与不幸,写出甘苦对比,“苦竹”因免于剪伐而得全,从而由“贵取贱弃、幸与不幸”延伸到庄子的人生观,也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寓于文中,写他对人生甘苦的感受。文章始终不离写竹,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为人处世之道,万物尚甘而甘竹被伐,苦主因苦得以保全,作者没有议论,读者仍能领悟“福祸相依”的道理;不直言而能令读者感受,此谓之“含蓄蕴藉”。参考译文:苦竹记〔明〕陆树声①江南盛产竹子,人们习惯于吃竹笋。每当春天正当时,苞甲出土,头角长出来了,大多以供采食。有人蒸煮后做成汤,或做成茶来作为馈赠之礼,喜欢的人认为长期食用可以将眼疾治好,不吝惜的食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