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用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2.(2分)按要求选择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3.(3分)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A.我上次曾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给孩子一个适合的诗词读本钟锦①我的老师叶嘉莹先生选编了一本《给孩子的古诗词》,这本书出版后反响极好。出版社很快又推出一个“讲诵版”,并且附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听到先生自己的吟诵和讲解。这些讲诵有人在微信圈里转,我顺手点开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一首,一听之下即为叫绝。急忙买回,用了两天时间通读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一遍。这一读,引起了我对“给孩子”的思考。②“孩子”的年龄段最好先确定一下。宽泛些说,十八岁以下都算孩子,能够读诗总得到六七岁吧。六七岁前的孩子,其实读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识一个朋友,据说四岁就能背诵《长恨歌》,但现在记忆的诗词并不多,理解尤其不深入。而从六七岁到十八岁,起码有两个阶段,就以小学毕业的十二岁为界,前后的领悟能力实在是截然不同的。假如“给孩子”是给六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个选择尤其应该慎重。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虽佳,领悟力却未成熟。除了罕见的天才,很少有可能真正领会那些精妙深微的诗词作品。叶先生自己就曾写下她读诗时的真实感受:“我想人的心灵大概也和肉体一样,是可以因摩擦日久而生胝起茧的。第一次摩擦接触的感觉,该是最鲜明生动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读这些作品时,竟幼稚得没有感受的能力。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灵对这些作品却已因摩擦日久而生茧了。”如果家长并不只是想让孩子知道一些诗词,而是希望孩子能够从诗词中有所得,必须选择好给孩子的读物。④选择不能只看名气。要说名气,《唐诗三百首》自然远远大过叶先生的选本。但那实在不是一个给孩子的好选本。《唐诗三百首》基本是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中选出的,沈氏眼界极高,尽管编者孙洙尽了最大的努力选择众口流传的名篇,但对孩子来说,很多还是显得过于沉重了。那些寓意深刻的作品,不仅不能使他们理解,甚至会直接扼杀他们对诗词的兴趣。给孩子的诗词,应该考虑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领悟力,这一点无疑是重要的。然而,自《唐诗三百首》流行以来,如此朴素的道理似乎都被大家遗忘了。大家首先考虑的反倒是,______。⑤我想,先生的这个选本在出版后反响极好,也许不经意间唤醒了家长对这个朴素道理的注意。她在《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序言里明确指出:“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从具体选目来看,不少算不上名篇的东西都入选了。比如杨万里,选的和李白、杜甫一样多,都是17首。先生特别说明:“像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深意可讲,就是将眼前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适合小孩子读,所以本书选了很多首杨万里的诗。”过于精妙深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的不便选择,是否就该刻意选些通俗,甚至庸俗的?所以给孩子选择诗词真的不容易。倘使孩子从小习惯了低俗的审美情趣,也许又使得他们终生不悟高致。孙...